古代地板用什么木头?
古时房屋建筑,分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与今日所居楼层逐渐加高不同,古代多为“重檐庑殿”或“重檐歇山”,屋顶层层叠落,所以地面(含室内和室外)也相应地被划分成了很多层。 《论语·乡党》有载孔子“屐齿印泥”,可见汉代已有木地板了;而据《礼记·内则》记载,周代宫殿里的室外地面上是铺着虎皮、豹皮的,看来当时也是有过木地板的,只不过材质比较豪阔。
不过古时的门窗都很宽,常无隔断,加之又有槛窗(即今之窗台),所以屋内的视线还是很自由的,不像我们今天进一间房要绕一圈才能看到正中的陈设。因此古人是很容易看到地板上的脚痕的,如果是有客人来家里参观的话,这会很没有面子的事。为此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地板上的足迹涂掉。
五代王仁裕《玉堂闲话》中有言:“唐文宗时,徐凝简知苏州,性俭啬……每至客馆,见足迹,则以热水渍灭之。”用热水浸地除去脚印的方法还真是独特!想来这是唐代才有的风俗吧。
裴钱优质答主红木古建,是古代建筑中比较常见及具有代表性的。像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圆明园、雍和宫、北海、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诸多著名的风景区,都是由名贵红木及金丝楠木建成的古代建筑,且历经千年依然屹立不倒、保存完好、价值连城。
其中,皇家古建筑主要就以“金丝楠木”和“紫檀木”为主,如太和殿内的60根楠木巨柱,最外一周14根通高14.3m。最大的金柱直径达1.07m,两人都无法合抱。尤其是金丝楠木,更被古人列为“木中之王”,是尊贵的皇家专属木种,而北京紫禁城的城墙、屋顶、地面则以优质的柏木、榆木、坤甸等为主要材料。
普通人家的古建筑则以榆木、柏木等为主要材料,但无论使用什么木头,古人对地板的选材要求都非常高,需取自整木的“上大头”(即根部,因为根部密度很大,材料更结实耐用)。
而在地面处理上,古代地板都采用实打实的整板工艺,其木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都是依照建筑尺寸定做的,以地面的格条为依据进行订做的,即:长的就是格条之间的距离,宽的就是格条之间的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