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五行性格怎么看?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五行者,四时之理也” 先哲早就告诉我们,宇宙是由阴阳五行组成的,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我们人在中间,只有顺应这个阴阳五行之力,才能平衡、健康地生活。 而《黄帝内经》中讲的五脏:「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四季最后一个月),肺主秋,肾主冬」这就是五脏在四季中的阴阳属性变化,和五行对应起来就是:「木火土金水」,而木生火火的属性又是阳性的,因此春季的阳气开始生发,夏季的阳气达到顶点,长夏的少阳相火是阴阳之中又包含了五行中的木火,而秋季的阴气开始生长,冬季的阳气开始收藏,如此循环往复。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在一年四季中,阴阳各占一半的时间,也就是正午和子夜,此时太阳和月亮都位于中天,阴阳彼此平衡; 而五行呢,每个季节都有其特定的一方,也就是说每季末月的晚上12点到第二天中午12点是阴阳平衡、五行平衡的时间段。 但人体不可能完全处于这种阴阳平衡、五行平衡的状态,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工作性质的不同以及个体差异,都会破坏这种平衡。比如夏天你生活在北方,周围的环境都是属阳的,你本身又是热性体质,你的阳气就更容易升发,从而出现烦躁、失眠、口苦口干等上火症状;而冬天你生活在南方,周围的环境都是寒水,而你本身的寒气就容易内盛,出现腹痛、腹泻、痛经、四肢不温等症状。
人体的这种不平衡状态,古人就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的力量来加以说明: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循环往复,正如我们一天中阳气升发至收宿的过程,同时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夜晚12点到第二天上午12点的这段时间,正好是人体阴阳平衡、五行平衡的最佳状态,也是身体能量消耗最小的阶段。 所以说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就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体的阴阳平和、五行平衡了。 首先我们要学会顺其自然,不要强求阴阳平和、五行平衡。
因为在自然界中,四季交替、昼夜转换,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而我们人类在这其中,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天人合一;其次我们要注意调节饮食,食物可以影响阴阳的平衡,尤其现在人们过量饮食摄取的能量,必须通过运动和其他方法排出体外,否则就会积聚成痰饮、淤血,损伤人体阴阳;另外还要学会精神调摄,《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气血,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