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煲鸡的功效是什么意思?
姜母鸡,也被称为生姜鸡、姜汤鸡等,在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皆有食用,其烹调方法以煲、炖为主,通常会加入老姜,再加上若干中药材以去腥提味,也有部分店家改以老母鸡取代土鸡来制作。
姜母鸡名称的由来,源于台中市大甲区的“六字号姜母店”,为该店负责人黄炳根于1954年所命名;不过,在命名之初,此名只被用于老姜炖土鸡,而一般老姜炖鸡则称“姜仔鸡”。
该店所使用的老姜,是由台中大里大坑地区所出产;炖鸡所使用的公鸡则是由该店自行饲养,其鸡群于出生两个星期后,便分别在不同区域饲养,以促进其运动量,并食用台中大里、后里的无公害包心菜。鸡只皆饲养至9个月大时才会使用,该鸡的特征为体型较小,鸡肉结实而不肥嫩,毛色呈浅褐色。
该鸡只并不屠宰,而是以活鸡炖汤,并佐以盐、姜、米酒三元素提味,鸡肉、鸡汤不经过滤或添加其他食材,在1991年之后,该店亦开放鸡肉可去骨,炖汤的时间为2个半小时至3个小时。
鸡肉甘、温、无毒、入脾、胃经,能温中益气、补精填髓、强腰健胃、活血通络、聪耳明目;常食鸡肉可补充营养、增强体力;鸡之五脏各有功效,鸡心宁心安神、补心气,鸡肝疏肝健脾、养肝明目,鸡脑聪耳明目、强肾固精,鸡肠清热补虚、治腰痛,鸡肾壮肾填精、固本培元。
老姜味辛、性微温、无毒、入肺、胃、脾经,能发散风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健脾暖胃、消肿解毒;嫩姜味辛、性微寒、有毒,能解毒、发汗,常用于解鱼蟹毒。
米酒性平、味甘、辛,入肝、肾经。“本草纲目”记载可除风散寒、和血脉、壮筋骨、扶阳气、暖水脏、消冷积、通关节、消周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