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是不是力量速度旋转?
首先来解释第一个问题,乒乓球运动需要的身体素质大概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反应)以及技巧性(预判,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等) 然后我们来说明每个素质在乒乓球运动中到底起什么作用。
1.力量 力量对于乒乓球这项运动而言尤为重要,因为力量不足就根本不可能完成正手攻球或者反手拨球等技术动作,而正是这些基础的动作,组成了乒乓球的所有基本技战术。所以力量是乒乓技能形成的基础。 在比赛中,力量的体现最直接的表现在于发球和击球时的挥拍发力上;
2. 速度 很多情况下,一项技术的形成是需要基于一定速度基础上的,比如你很难想象一个慢悠悠的人能打出快速的反手弧圈球(当然不排除有例外情况,比如横板反手弹击)。 所以我们在训练中要提升我们的快速发球和能力,提高我们对快速技战术的运用能力。
3. 旋转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这样问:在乒乓球运动中,旋转起到怎样的作用? 那么我个人的答案是:旋转有助于制造失误! 也许这句话没有体现出旋转的重要性,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假设我和你对打,我用反手的拧转拉球进攻你,由于拧转拉球具有一定的旋转力度,而且一般情况对手不容易判断,因此你有可能会接不住我的球,从而失误。
旋转在乒乓球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学会利用球的旋转特性来打击对手。 最后说一下耐力吧,其实耐力主要是在比赛时候体现出来的,因为在比赛中大家都有体力消耗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应对突然状况(如对手发球),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训练中注意培养自己持续作战的能力。
在乒乓球运动中,力量,速度和旋转是构成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制胜因素。
(一)力量
指击球时,球拍作用于球上的作用力速度。力量因素包括击球时球拍对球的作用力和球撞击对方台面瞬间的撞击力。作用于球上的作用力速度,简称“击球力速度”。球撞击对方台面瞬间的撞击力速度,简称“撞击力速度”。“撞击力速度”,受“击球力速度”和击球时球的来速影响。“击球力速度”愈大,“来球速度”愈小,“撞击力速度”愈大;“击球力速度“愈小。“来球速度”愈大。“撞击力速度”愈小。因此在乒乓球运动中,所谓的弧圈球,当“击球力速度”为1时,“来球速度”为0.55――0.50左右,“撞击速度”为1.50――1.45。其击球动作主要完成“击球力速度”。“反弹速度”低于击球力速度,而击球力速度却接近来球速度,因此有很强的攻击性,落台急且下沉,令对方回击时不好借力,不能在来球下降的前期击球,无法发力还击,对对方构成了威胁。
(二)速度
指击球时的出手速度。乒乓球运动的出手速度,包括了移动速度,转腰速度,转肩速度,挥拍速度和手腕鞭甩速度。它是由人体下肢,躯干,上肢的肌肉组织快速收缩完成动作的速度构成的。如削球中的快拨,正手快拨在技术运用过程中完成了:两脚移动10厘米左右,转腰l0――20度,转肩20――40度,上臂带动前臂和握拍的手挥拍完成前送130度左右,手腕后拉前送内旋140――180度的大幅度鞭甩动作。这一系列的击球动作在0.2――0.3秒内全部完成。快拨要求“击球力速度”为O.9。这一“击球力速度”在来球下降后期发力撞击,其“撞击力速速度”可以达到1.8――2.0。快拨技术在击球时间,出手速度和撞击力速度上,对对方构成很大威胁。
(三)旋转
指击球时球拍作用于球上的力带动球体绕球心旋转的速度。按力矩使球产生旋转的特征分为上旋,下旋,左侧旋,右侧旋。同时出现的两种旋转称之为“复合旋转”。上.下旋与侧旋同时出现称为“强烈旋转”。例如:正手加转弧圈球是由全拍面触球,前半个球拍摩擦球的中部,后半个拍面撞击球的中下部(或全拍撞击球的中下部),形成球向上和向下的力矩。使球产生强烈的“上旋”和“下旋”的复合旋转,称为“带有下沉的上旋”。强烈的上旋在对方台面上落地后运行较短;强烈的下旋在对方台面上落地后运行较长。强烈的侧上或侧下旋,对对方来讲则不易判断回击的落点。
综上所述,力量速度和旋转这三大构成乒乓球运动技术的制胜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相影响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对方的情况全面地发挥和运用这三大制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