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代表什么生肖?

刁帆杰刁帆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 牛,“牛”字的繁体字为“牛”。繁体的“牛”字,下面是个“大”字。而简体的“牛”字,下面则变成了“草字头”。从“大”到“艹”,这显然是在暗示“牛”在十二生肖中的次序——排在第二。

2. 虎,“虎”字的字形变化最大。原甲骨文里的“虎”字,上面是一个“田”字,下面像虎爪,整体像“田”里有“虎”之意。后来金文字形,上面还是“田”字,但是里面变成了一横,而且中间一竖贯穿到底,上下对称。再后来小篆写成“虎”,上面依然是“田”,但是里面的横变短了,成了“十”字(因为“十”与“什”相通,所以用“十”来象征“虎”)。最后到了现在,“老虎”的“虎”字,已经和“田”“毫无关系”了。这种字形上的巨大变化,也正体现了古人“事不过三”的美学原则。

3.兔,“兔”字的字形演变和“虎”字类似,也是原甲骨文字形里,下面像兔子爪子的部分,不断被简化。金文和小篆,都只剩下短短的一划,而最后的隶书楷书,直接就省略了。只不过为了表示这是“兔”字,在上面加了一点形似兔子耳朵的特征。

4.龙,“龙”的字形演变,是这四大神兽中最为复杂的。这是因为“龙”在古代并不是单一概念,而是由众多图腾组成。最早的“龙”字,上面是一堆不同形状的图腾,看上去就像很多“鱼”在一起的意思;金文字形,上面的图腾形状略有变化;小篆字形,上面的图腾变成了一群“角”;隶书以后,“龙”的形状才有了统一规范。

5.蛇,“蛇”的字形演变相当有趣。因为“蛇”字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出现,而当时的“蛇”字,下面其实是象形字,画的是一条蜿蜒的蛇。后来的金文、小篆,都沿袭了这一特征。而到了隶书时代,由于人们发现,下面的“蛇”字造型很难写,容易混淆,于是就在中间加了一竖,变成了现在的“蛇”字,而这个字形的“蛇”字,一直沿用至今!

6马,“马”的字形演变和“蛇”很相似,也是在甲骨文字形里,下面象形一匹奔马。后来金文字形,下面的马加上了四只脚;小篆字形,下面变成了一对蹄子;隶书写成“马”后,下面变成了三根飘带。而最后定型现在的“马”字,则是宋体字。

7羊,“羊”的字形演变和“牛”相像,都在原甲骨文字形的基础上,下面再加一字。金文的“羊”,下面是“人”字;小篆的“羊”,底下是“音”字;隶书的“羊”,下面是“义”字;而最后定型的简化字“羊”,下面则是“祥”字。

8猴,“猴”字在古文字中,下面原来像猴子爪子,金文、小篆,都是在下面又加一“又”(双手)。而在汉代画像石和东汉画像砖上,“猴”字的字形有了新变化,下面的手变为“戈”,这可能是象征手持武器的猴子。至于后来演化出来的多种异体字,都是源于这一“戈”字。

9鸡,“鸡”字的字形,在古文字中没有明显的特点,只有繁复的异形,如“鷄”“雞”“鶏"“鶏”等等。这些异形字,有的下面像鸡爪,有的中间有扁担,还有的像立着的 “己”字……而最后定型简化成现在的“鸡”字,则是民国初年的书法家所创。

隗辰隗辰优质答主

蛇。每到春天,蛇类就开始摆脱厚厚的泥层,从洞中、土里或者树洞里爬出来,四下里活动觅食,到处可见,所以蛇的别名叫“玄驹”。玄驹也写作“元驹”。这个“驹”指马,在古代也是“蛇”的意思。比如《山海经》记载的“贰负之臣曰危,危与贰负击杀帝之太子,天帝乃罚之,使危衔蛇以食贰负,日食一钩。”这“蛇衔龟背”图案很常见,实际上就是“玄驹”——蛇与龟的象征物。龙从“玄驹”演化而来。从文字的结构和含义上,可以看出二者的密切联系。

十二生肖之首的龙,在十二地支里属“辰”,《广韵》:“辰,神龙也。”《玉篇》:“辰,鳞虫之长。”“长”即为“首领”之义,与十二生肖为十二种动物之“属”的含义,十分吻合。“辰”,《尔雅·释天》说:“殷谓之商,周谓之辰。”可见“辰”字是商代之名,而商代的统治中心就在东方。《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陶唐氏之火正(即火官),日重黎,弃均”,“有昭明,乃登诸帝,使司天之戎(同‘中’)……及黎铿之死也,以应龙(即龙)降天地。”从这段记述可知,龙的象征始于商代之前,商代以龙为象征,与《左传》记述的龙“司天之戎”,即主管“中心”相吻合。而且据考证,龙的形象是在商代晚期,才最后形成的,说明以龙配“辰”,是商代自己给自己配属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