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五行属什么?
属金,在易经中,五行分别对应着五季,金对应着秋季,而玫瑰是在每年12月到下一年3月开放的,正好是秋冬之际,所以属于金。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其相克的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因此有“花木中最凶者”之称——木克土,故而有“寸草春晖”(春回大地,植物发芽,小草萌发)的说法;因为木具有生发之特性,故而在易书上又有“逢木必定花繁叶茂”的解释;而土是植物的根基,没有土就不能生长,故而又有“土能承载万物”的典故。
当五行走到金的时候,也就是到秋季了,这时气候从夏季的湿热开始变得干燥寒冷起来,自然界的花朵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季开的花慢慢凋零,而一些耐寒的花卉却在秋风中盛开,所以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种子埋入肥沃的土壤准备第二年春天萌芽的季节,所以在五行中,土是居中的,正如秋收时丰收的果实一样,金则是收敛的,就像天气变冷,草木凋零,人也需要储藏食物准备过冬一样。
五行之说始见于《尚书·洪范》。原文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为儒家经典之一。五行学说是中华古代先哲在观察、分析大自然的变化和推演社会、人生变化规律时总结的系统理论。五行学说认为万事万物和社会与人生皆是由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或要素)相生相克在运动中维持着平衡,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所构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这种关系的运动变化就形成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生长、毁灭。运用五行学说能够对人、社会、自然之间产生的关系进行分析说明,从而对宇宙万物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五行”作为五种物质,在自然界中其存在本身并无任何问题。但五者之间的相生相克则纯粹是古人基于观察太阳运行,产生的四季变化规律所进行的比拟假设。比如人们观察到:木被火烧则化为灰,灰归于土,从土中可以采出金属,金属盛水,水又能使木生长,于是便产生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思想。
如果水太多,木就会烂,木旺盛了,便能烈火焚金,五金兴旺,土可将木器击毁土多则壅蔽河流......这种分析,虽然有合理的成分,但毕竟是牵强附会的拟想,它反映了原始科学的思想萌芽,又带有宿命论的色彩。 五行的生克规律在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比如中医把人体内的脏器与五行联系在一起,并且利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解释人的病况,并且发展成为中医理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