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什么心脏不好?
首先,从中医角度来看,五脏对应五行,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而且,五脏还有五脏之气,比如心气虚,肺气盛等等。 其次,中医学认为,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与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太阳在人体上是心,在自然界中就是火;少阳在人体上是肝胆,在自然界就是木;太阴在人体为脾,在自然界就是土;少阴在人体为心和肾,在自然界就是水和金;厥阴在人体为肝和三焦,在自然界就是风和木。 这也就是中医理论中所说的天人合一。 再者,中医学还认为,人体是有形的,天地是无形的,所以人要顺应天道,做到无为而治。也就是说人不要干预自然界的规律,顺其自然就好。 那回到问题上来,如果从五行学和中医基础学的角度来说,五行缺什么心脏不好呢? 其实,无论是五行还是经络都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而中医的基础理论来自于《黄帝内经》的论述。
如果说五行缺什么心脏不好,其实就是在说五行学说的不足之处。 那么《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行的描述到底说了什么呢?
内经原文:夫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贵更贱,以知死生。
意思是五行之中,有相生亦有相克,而相生相克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这里并没有提到心脏啊! 而且,心火是受于上,而肾水是归于下的,心火怎么可能会克肺金呢?
再来看《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中说:“心包络者,心主之包络也”,这里的心包络指的是心脏的外膜,而外膜是没有脉的,当然也就没有穴位了。
那么,五行学说应用于中医的临床实践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是从手少阴心经开始的。 因为手心主劳宫穴是心经的原穴(荥穴),而原穴是蓄气之路,故可补心神。 再往后发展,人们逐渐发现,心气虚的时候,是可以从补肾上来解决的。因为气随血行,而肾属水,心中之气好比小火炉中的火焰,需要水来熄灭。
所以临床上见到的心气虚,往往是由肾经不济导致的。这时候用温补肾经之品,往往可以有效缓解心烦气躁、失眠多梦等症状,继而达到养心之功效。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加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