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乒乓球直拍左推右攻?
先回答问题,原因简单而又复杂。简单地说是因为传统,而复杂的原因有很多且难以一言蔽之。 先说简单原因。因为直板左推右攻是中国乒乓球队第一个大满贯选手孔令辉的基本功,而孔令辉又是九十年代中国男队的主力成员之一(另两位是刘国梁、横板徐寅生),他的打法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从此之后中国的直板打法多是左推右攻或左右拉开(如许昕);再说原因就是直板球员能够使用的进攻型底板并不多,绝大多数的直板球手要么使用五夹纯木(如王皓、张继科,当然现在王皓已经换成了颗粒板),要么使用七夹纯木(如马琳、陈玘),只有少数特例外(如郭跃,她使用的是一块价值不菲的正手套胶)。而左推右攻的正反手打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七夹纯木的特点——击球时能把力量充分地传递到正反手板块上,并能让上下旋相结合,达到反复冲击对手的目的。
再来说复杂原因。首先,中国乒乓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特点和风格。这个技术和风格的形成有众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运动员本人和时代的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这个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女队主力阵容是“邓亚萍、耿丽娟、曹燕华、乔红”,她们的打法一个比一个怪异,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当时时代的需求所形成的。当时的外国选手大多使用长胶,而中国乒协为了突破外国选手对中国队的限制,便要求队伍中的队员必须学会用怪招来对付长胶球手,于是怪招迭出的女子国乒队便成了战胜外国选手的一把利剑,直到八十年代初才逐渐被横板快攻选手取代。我们可以认为,直板左推右攻的打法是中国乒乓球时代需求下的产物。
其次,从技术上来看,左推右攻结合了直板的快拨、挑打以及横板的弧圈。这种打法的球手可以根据来球的线路调整自己的击球位置,从而尽量增加自己的进攻机会和胜率。对球员本身的要求也比较高,既要具备快速的启动能力又要能有较好的横打基本功。最后还需要好的耐力,以保证比赛的持久力。
左推右攻的打法是我国首创,并由我国运动员首创新,因此它被称之为我国传统打法。在近四十年中在国际乒坛一直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我国乒乓球队做出了突出贡献。用直拍左推右攻打法夺取男子世界冠军(包括锦标赛和世界杯赛)的有王家声、徐寅生、容国团、庄则栋、陈新华、郗海峰等六人。夺取女子世界冠军的有王瑾、郑敏之、梁英子、张书颖、曹燕华等五人,为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直拍左推右攻打法之所以被我选用并成为我国的主要打法之一和传统打法,是和这打法的特点及我国运动员的素质分不开的。
一、推挡技术稳健。
推挡是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主要左方技术和主要得分手段。它具有动作小,击球时重心移动幅度不大,速度快,落点变化多,落点长,回球弧线低,对方不易进行强烈加力回击等特点。我运动员运用它在左方压住对方,伺机反攻或等对方先失误得分,使对方常常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打法在和削球运动员对推时,由于落点的变化多,落点长(如能打出转与不转则效果更好)和发力推(如能打出加转弧圈球则效果更好)威力大,往往能控制对方。
二、推挡反手,动作协调。
推挡是反手技术,习惯用右手的人,他的左手就是反手。这样在思想和使用习惯上就和推挡的要求是一致的,符合“近台反手位应加强防,以稳为主”的原则。而且推挡的动作主要是借助躯干(主要是上体和腰部)和上臂控制球拍进行挥拍击球的。这样在上肢和躯干协调配合时,各部位距离重心较近,重心活动的幅度较小,动作比较协调。
三、右方攻杀为主,便于快速进攻。
直拍左推右攻是典型的两面打法,是“攻球为主型”,近台为击球站位。它在右方近台可打出正手拉(攻)弧圈球和正手加转弧圈球以及正手快攻、快拉等进攻性能很强的技术,其攻势十分凶猛。在左方主要用推挡控制对方,伺机进攻或以攻对攻,因此它能形成以攻为主,两面都能攻的战术思想。这种打法和攻球为主,以外弧圈球为主型的打法一样,都是典型的进攻性打法。
四、正反手变化大,有突然性。
左推右攻是“两面一胶”,正手、反手是不同的胶皮。胶皮不同,摩擦球时所产生的旋转也不同,而且相差很大。这样在两面击球的旋转会发生突然变化,对方难以适应,也难以积极进行回击,而且不容易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