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水弱真的肾虚吗?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代谢(排尿)。 中医中的“肾”是一个功能器官,它所具有的生理功能远超出现代医学对肾脏的理解。 五脏中的每一个脏都有一个对应的五行属性,其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中医理论中,人体是整体,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影响,相生相克; 同时,中医还认为人的体质是可以改变的,比如《黄帝内经》中有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基石。 那么,既然中医理论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石,并且对人的认知中,人体是一个整体,那么我们就可以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人体的疾病状态了。 金生水,水生木。 这是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五行生克的体现。 也就是说,当人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出现阴虚阳亢的状态时,我们可以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来加以解释并指导临床——这是中医最精华的部分之一。
如果说中医通过阴阳五行可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那也是建立在“天人感应”“阴阳平衡”的基础之上。 如果体内外环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个别脏腑功能略有不足,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病理改变。此时用药要谨细,扶正祛邪兼而有之。 如果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使得机体处于“阴阳失衡”“阳虚水泛”或“阴虚燥咳”等病机状态,我们就可以根据五行生克的规律来组方用药,使病机向好的方面转化。
相生,就是有资助促成的关系。比如土生金,就是说金的出现是从土中形成的,有母亲生养孩子的意思。我们挖一块土,里面含有铁粉,母亲土生养了孩子金属。比如木生火,木柴引燃了火。
相克,就是有抑制制约的关系。比如木克土,就是说木的出现制约了土的扩张,像人们用斧头砍伐了土地上的树木,木就损耗了土。比如土克水,土能够吸纳、阻止了水的扩散,像人们修筑堤坝防止水淹没了洼地一样。所以,五脏之间就因此而产生了相生相克的调节关系。比如肝木制约了脾土的扩张,使人的消化功能保持正常,如果肝木太过,超过了脾土的限度,就会导致脾胃虚弱疾病出现。比如肾水养肝木,能润泽肝胆疏泄正常,如果肾水不足供不上肝木的需求时,就会出现肝火上炎症状。人体五脏是不停地在运动的,在不停地互相生助互相制约,所以说人的脏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知道了相生相克,就会知道相乘相侮,相乘就是由于相克太过引起的,比如木克土,假设我们人的肝脏功能异常亢盛起来,那么它就会太过地克伐脾土,使脾胃虚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人就会出现腹泻、疲倦、食欲等消化不良症状,从而损伤了后天的周身营养,这种病就称之为木旺乘土或肝旺乘脾。再比如水克火,如果肾水太盛,肾水上凌心火,就会造成心慌、失眠、烦躁等。
相侮的出现也是由于相克太过引起的,比土克水,假设人的脾土功能不足,消化不好,营养周身的后天之本就不足,致使肾水也不能养好,肾水的运动规律就会发生紊乱,要么出现水肿,要么肾小球炎症,要么出现性功能障碍;土侮水就是脾侮肾。再比如火克金,如果心火太盛,上炎之气就会侵犯到肺脏,肺脏虚弱了,就会出现反复的感冒和咳嗽,咳嗽痰黄,胸闷憋气等症状;火侮金就是心侮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