殛字五行是什么?
“殛”,繁体字的写法是“殛”(じ)。 《说文》中解释为:“殛,诛也。从杀,及声。”段玉裁注:“以刀杀人者谓之弑;君弑,曰弒,臣弑,曰戕。以兵刃杀人者日誅,故戮字亦作誅。以诛加于人曰殛。”“殛”的本义是指用兵器把人杀死。所以与“殛”字结构类似的“诛”字,其本义也是指用刀剑等把犯死罪的人处死。
古文字专家徐中舒指出:“古人造字,多是取象于自然现象,‘殺’即像用刀加于人头上,而‘殛’则像用刀加于人身。”(《甲骨文字典》)可见“殛”字结构的含义就是用刀剑一类的兵器把人杀死。“殛”字在现代汉字中一般只用作动词,表示用电击、用雷霆击毙的意思。这种用法大约始于唐代。例如韩愈《祭鳄鱼文》:“鳄乃大怒,至于噬人。”
火字头的殛(jí)字是一个会意字,由“灬”字为底加“立”字组合而成,下面的底就像火苗熊熊的样子。“立”字就像一个人站立在下面,整个字面意思就像一个人被烈火烧着、烧死的意思,所以殛字的本义就是烧杀,后来被引申为严厉的惩罚。殛的五行所属为火,适合当火焰一样旺盛的年轻人使用。
作为动词或者名词,殛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比如殛毙,意思是诛杀。殛,还可以解释为死,比如《荀子性恶》:“刑不上大夫,杀士不是,是殆于不可与为善也。故上之有两,与下之有两,是以上下析,是上亦莫之要也,故上不行。”唐皇侃疏:“析,犹散也。不要,则致殛死也。”另外,古代的殛也是极的通假字。比如《庄子应帝王》:“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且夫知而不容,容而不知,祭祀弗知,神神而祀。亡于阴阳,调于四时,不知生之由来,而知自化之道。玄圣不可知,深奥不可测也,故曰浑沌。夫无容无私,寂漠至清,故曰无形。此以无为自然,故能包通天地,括囊群有,无所不容,无所私也,故曰自然。”(此以上字,本作极字。)
在现代汉语中,殛字最常用的意思是古代施以五种重刑(一,大辟砍头;二,膑刑剔筋;三,非刂刂字头加弃字为劓字,割鼻子;四,宫刑割肾;五,大辟砍头)中的任何一种叫殛。“火”字部首的字五行都属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