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的五行哪种准?

酆馨荣酆馨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的起源,最早见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末期齐国文学家 公孙尼的看法。他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五种特性分别对应了后来的五行——水木火土金的性质。到了汉朝 董仲舒时期,人们又给五行添加上了方位、色泽和季节的特征。东南为阳,西北为阴;东方绿色主春,西方白色主秋等等。 后来魏晋时期的道家经典《抱朴子》中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逻辑,并且用来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规律。它认为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而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个相克的关系被后世奉若圭皋,几乎被人看作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亘古不变的存在定律。但是,如果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背后还有另一个看不见的逻辑——阴阳消长。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万物由阴转阳,这是阳长阴缩;傍晚夕阳西下之时,阳气渐弱,阴气渐盛,这就是阴长阳缩。所以古人有“阳极生热(火),阴极生寒”的说法,也有“冬至一阳升,夏至一阴降”的论断。这种以阴阳为主要内容的辩证法思想显然比五行更根本,更重要。

当然,中医用的五行是阴阳五行的复合体。它包括天(阳)地(阴)人(中和)五方(东南西北中)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志(喜怒哀悲恐)五液(汗唾涎涕尿)....而天地人和五方的对立统一,正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元素。中医用五行来类比并解释人体生命活动与外在环境的变化规律。

中医还借用卦象帮助理解五行。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乾坤代表阴阳,其他四卦各有一阳爻或一阴爻,象征天地之间虽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高山流水之分,但总是阴阳相应,彼此互济的。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如今社会上流传的五行算命实际上是一种借用了佛道两家的知识框架,融合了儒家和先秦诸子的思想的民间学问。它的数理基础来源于《易经》,理论框架来自于《黄帝内经》,具体推算还要参照每个人的八字(出生年月日时)。这里没有上帝和神灵,只有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它强调人自身的作用,主张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鼓励人们多积阴德,重视个人的道德修为和对大自然的善待。

阎孝骞阎孝骞优质答主

“五运”论的是运气,不是五行,所以不用纠结于“金木水火土五行”; “六气”讲的是阴阳之气升降出入,也没有讲五行,同样也不用去管它;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问不出什么的…… 不过,题主既然已经提到了《黄帝内经》的相关著作,就顺便谈一下对这一段的解读吧—— 在《素问·六节藏象论》中,黄帝先问岐伯关于天地之气的问题,然后才讲到人的五脏和六腑的关系(即五行)——“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矣。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再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看到这一段,则是这样描述天人之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无使偏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力俱而尽终其天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毋使偏奇;食饮得宜,起居有度;不妄作劳,故能形全精复而尽终其天年。”——可见这里还是说的“人”而非“自然”。 如果说,这里的“阴阳”是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的话,那么这里所说的“阴阳”显然只是指人体的内部变化而已了(内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