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属于什么五行?
五行在人的五脏里可以找到,同样,在五方、五音、五色、五气、五味、五季、五情及十天干十二地支里都能对号入座地找到。在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又根据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把国家的政治机构、社会功能及人伦纲常加以人格化,亦纳入五行的归纳体系,于是就有了五帝、五常、五经及五事等等。
按照五行学说,以五事来配合,则心属火,火性炎上,对应为礼,并以南面为尊,所以,与火对应的五方之南就成了帝王所居的地方;肝属木,木性条达,对应为仁,并以东面为左,是配三公(丞相)而辅佐君位的尊位;脾属土,土性敦厚,对应为信,并以中央为中枢,是配六卿(宰相)而专主百官群僚的要位;肺属金,金性散落,对应为义,并以右面为右,是配三孤(御史大夫)而参谋辅政的高位;肾属水,水性润下,对应为智,并以北面为卑,是配王公大臣而听命君王的从位。由此,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三公九卿的官制,这就是以五行为框架建立起来的朝庭的官制和政体。
再比如中国传统里的五伦,就是以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约关系为模型的:父有严毅慈爱之行,有似于土,能生养万物,所以谓之“父土”;子有纯良柔顺之德,有似于金,子杀父,有反克之象,所以谓之“子金”;夫操刚健贞固之性,有似于水,故谓之“夫水”;妇具调顺和柔之姿,有似于火,妇凌夫,有反克之象,故谓之“妇火”;兄有容让和气之行,有似于木,能庇护万物,故谓之“兄木”;弟有恭敬听从之德,有似于土,弟斥兄,有反克之象,故谓之“弟土”。五伦关系中的“君臣”与“父子”、“夫妻”与“兄弟”不同,在于前者是“比而皆合”,后者是“从而不逆”,所以在五事中又有“从义可作之君,从礼可行之臣”、“从仁可亲之夫,从智可尊之妇”、“从信可兄之兄,从义可弟之弟”等说法。五伦关系中的“从”字,在这里当辅佐,遵守、听命讲。
以上就是五行在五事、五帝、五常、五经及五伦当中的对应关系。从五行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万事万物无论怎样变动,总有不变的规律在其中(中医的五行法也是这个道理),即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在五行里的“宗”就是相生相克及互相制约的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我们老祖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