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如何学习?
刚进入大学的同学都会觉得进入了一个自由的天地。是的,大学的自由度比中学是大多了,但是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大学的生活仍然是学习生活,学习在大学生活中仍占据着主导的地位。中学时代,学校、家庭、社会要求同学们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除了学习,还安排了政治、文体和劳动的活动,而且一切都是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组织得十分紧凑,紧张的学习和活动几乎占满全部的时间,同学们只有按照统一的要求去参加各项活动,别无选择的余地。大学的学习活动和中学相比,自由度大为增加:课程表上只有规定的上课时间,其余时间都留给同学们自己去安排,特别是有些文理科,一般每周安排的课时仅十几个,有些理科可以少到十二三个,这样,每周就有几十个小时没有老师安排具体的学习内容。课程表以外的时间,有些要用来复习,做课堂作业,准备即将进行的实验和实习,作社会调查,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报告和小论文,但是也还有相当多的时间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去支配。如果同学学有余力,还可以选修课程计划以外的课程,去图书馆看书,参加各种科技、文娱、体育小组的活动或者参加学生社团和学生自治组织,如果同学感觉学习吃力,甚至还有不少的业余时间闲着呢。
大学里的学习内容是全面而深入的,比中学的要求大为加深加宽,学习的方法、目的和中学都有重大的区别。中学里所学的东西往往是已有的定论,学习仅仅是理解和记住这些结论。但是在大学里,将学习很多尚待发展、尚有争论和还在继续变化的科学领域,在这些领域中,许多课题还没有定论,有的学科还有不同的学派和不同的观点,学习这些学科将使同学不仅仅满足于记住结论、学会应用,而且要分析和研究结论的来龙去脉,要掌握形成这些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要了解这些学科的现状,并为这些学科的进步准备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学习时不仅仅要看懂和记住教科书中的条文,要通过做习题,实验,调查研究去理解这些结论,还要研究老师授课中没有展开的部分,扩展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视野。老师在课堂讲述中,不仅要讲已有的结论,也要介绍尚待解决的问题,讲述不同的观点。老师对同学的要求也主要是围绕着如何得出这些结论和如何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大学的学习目的和中学相比也有根本的区别。中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中学里所有的课程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大学生将被培养成为各门学科和各个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实际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继续学习深入钻研的能力,有组织和管理能力,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大学的课程安排完全是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服务的,大学老师在上课时着重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能力的培养,是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