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安家指什么生肖?
“安”字,有平静、安稳的意思。在《孟子·公孙丑上》中,有这样的语句,“圣人之胸中有良心,曰‘恻隐之心’,推此心以及人,谓之‘不忍人之心’”。这句话中的“仁”和“礼”是孔子提出的道德规范。而“不忍人之心”则被看作是儒家伦理中最高尚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就是“良知”。用现代汉语来表达这句话,就是“圣人心中存在善良,这种善良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怜悯之心”(朱熹)。 当人们拥有“同情”的时候,也就拥有了“良知”。那么,“同情”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知道,人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种,我们从小就被社会化了。而我们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我们具有“同理心”——也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人的痛苦。当看到别人遭遇不幸时,我们的内心会感受到痛苦——这是一种“共情”。 因此我们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他人的痛苦。而这种能力,正是来自于我们的身体感知。
例如当我们感到疼痛时,我们会知道这是不舒服的感觉,进而产生逃避的动作以减轻这种感觉;同样,当看到别人处于痛苦之中,我们也会下意识地想要帮助对方减轻痛苦。 这其实就是动物界常见的“利他”行为。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会表现出“利他”的行为。黑猩猩会用树枝掏洞,将白蚁巢弄脏,使其他雄性黑猩猩无法找到食物;海鸥会集体行动,如果发现有猎物靠近,就会大声鸣叫提醒同伴,一起发动攻击。而对于人类而言,除了极少数的自成一体的原始部落外,都是在相互协作中发展过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从出生后,就在不断地学习如何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语言的形成,使得信息能够快速有效地传递,而知识的积累,又让人类的认知范围不断扩大。这样,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以及群体生活的训练中,人类的智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于是,“利他”慢慢变成了“利己”的延伸。
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都是个体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因为个体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只有大家互相配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所以,在安家中,既看到了“利他”也看到了“利己”。这就是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