炬字五行属火吗?

毕成号毕成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炬”字的五行是木,而非火。 许多字典或者网站都错误的把“炬”字的五行定位为火,这其实是因为在古汉语中,很多字义是会变化的,而现代汉字大多是由古代汉字演化而来,一个字往往会有多个含义。

“炬”字最早的本义指火把、火炬,《礼记·郊特牲》中有记载曰:“执炬,祝也。” 引申之,“炬”字又指蜡烛和灯光。《晋书·宣帝纪论》中有记载曰:“仰视星辰,朗然布列;俯察炬焰,散漫无依。”

“炬”又有形容光芒四射的样子。如唐朝卢照邻的《元武帝歌》中的诗句:“初日曈昽照大千,遥看象笏蟠云烟。天光欲曙高陵树,金火夜明长信烟。”其中的“金火”就指的是火焰。

以上所说的火把、火炬、蜡烛和火焰的“火”其实指的是某种物质(也可以说是能量)的散发或呈现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可以被物体吸收并转化为别的形态出现的。 而另一层含义的“火”则是我们燃烧物质时所产生的热能和光能,这时的火通常是不可以被其他物体所直接吸收的。这个层次的“火”其实更接近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燃烧”。 所以“炬”字的五行应该以它本义的“火”来定,即木。因为产生光的“火”其实就是“光能”,它是可以转化为别的形式的能的,而且这个过程应该是从生物体(包括人类)吸收能量的生理过程来看的。

游槿榛游槿榛优质答主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一词,最早起源于甲骨文的四方风名。中国哲学认为,“天”是“五行”的运行秩序。《尚书·洪范》认为“五行”是水、火、木、金、土,其性情分别是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其官分别是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其时分别是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 其声分别是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其臭分别是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在不断运行变化中体现出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生成了“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事”、“五精”、“五味”、“五色”、“五音”等现象。“五行”学说在中医、堪舆、占卜、武术、建筑、风水等领域中都有运用。在中医上,“五行”学说认为人体内有肝、心、脾、肺、肾五个系统,分别对应于木、火、土、金、水五种特质,其间具有生克制化的关系,从而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诊治疾病的规律。在堪舆、占卜方面,古人利用“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发展成一种占卜术和风水学。在武术上,“五行拳术”是武当太极拳系列拳术中的一种套路,它是以“金、木、水、火、土”等五字诀将五种拳术动作进行划分的拳术,该拳术演练起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健身价值。在建筑上,中国古代以天为圆,因此建造房屋时屋顶要用圆弧曲面处理,以代表天;而地面则为平面,因此建屋时用平面处理,以代表地。古籍中就有“依地圆而仿天圆”的建筑学说,是为建筑学上“象天法地”、“天圆地方”说法的由来。在风水上,风水学的理论基础就是“五行”。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宇宙万物的构成要素,“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的总称,是中华传统风水学中“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理论基础。五行为中国古代先民对天地万物的本原、构成和相互关系所进行的朴素而又抽象的思考。五行中的“五”在哲学上是代表“多”的意思,而“行”在古汉语中就是“运动变化”的意思,因此所谓“五行”其实就是指“宇宙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一个哲学命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