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获得了铸币税?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尝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先简单总结一下结论: 美国的铸币税收入由联邦政府通过税收和费用方式获得(直接税+间接费); 美国1789-1800年间的财政税收主要来源于进口货物关税、销售货物关税以及港口收费,三者合计占到总收入的54%左右; 在1789年到1962年间,海关税务系统一共收集了超过5.3万亿美圆的税款和费用,平均每年的税收和费用为219亿美元。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除1913年和1921年外,没有年度的税收和费用低于20亿美元的。 下面正式开始答题:
一、什么是铸币税
说到这个定义,就不得不提到美元作为法定货币所具有的特性——所谓“最后贷款人”/“最后一英尺”(Lender of Last Resort),指的就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 Bank,简称FRB)可以无限量印钞,而公众持有美元债券(Treasury Securities)则承担支付利息的义务。因此当美联储向公众购买债券时,实际上等于美联储给公众支付了资金成本,这部分多支付的款项,就是「铸币税」。
二、美国是如何获得铸币税的
前面说了,美国能获得铸币税是因为美元是法定货币而且美联储备有印钞权。但问题是谁能有机会得到这笔“无中生有”的钱呢? 根据宪法,国会拥有征税权和发行货币的权力,也就是说只要国会通过立法,就可以将以上两种权力赋予给联邦政府。
历史上,国会的确曾将征税权和发币权授予过联邦政府,然而授予的过程却非一帆风顺。
国会在授予政府这两个权力之时,同时设置了限制条件,即只有当政府支出大于收入时,才能动用此权力。而在当时,政府的开支主要是偿还国债利息和军费,显然这两项支出都不可能无节制地增加。因此从理论上说,联邦政府的赤字规模是有限的。 自建国以来,联邦政府只有在大萧条时期实行了大规模赤字财政政策。在这之前及之后,虽然也出现财政赤字,但规模都不是很大。
所以在20世纪上半叶,联邦政府实际可动用的铸币税并不充裕。只有在二战期间,由于大规模军事开支的需求,才使得联邦政府有机会一次性大量使用铸币税(详见图1)。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1936年至1945年的9年期间里,政府财政支出增长了3倍,而同期GDP仅增长了一倍。这意味着在这9年里,联邦政府几乎把未来几十年的铸币税都提前用光了。
三、铸币税如何使用 前面说到,在1936年至1956年间,联邦政府利用铸币税大举举债,甚至将未来几代人的财富透支出去。那么这些债务最终都用到什么地方了呢?
实际上,这些债务绝大部分都用到了基础建设上。
40年代初,为了迎接战争的到来并且尽快重振经济,政府启动了规模宏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州际高速公路、水坝和核电站等。这些项目不但短期内缓解了就业压力,而且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长期税收收入。
二战后到60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无疑是一个奇迹,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战后联邦政府的巨额公共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