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可以借壳吗?
可以,但是意义不大 国企融资最便捷的方式是发债和贷款(央企主要指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其次是注资和股权调整(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从2017年以来的案例来看,国企通过并购融资的案例并不多(相对上述方式而言)。
原因不复杂: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现金流稳定,且大多处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即使经营不善也不会出现严重亏损导致资不抵债,因此信用等级高,债券发行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当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在提供信贷资金时,更倾向于选择符合监管要求的、有一定资产抵押的、信用评级高的客户,而规模较大的国企往往不需要通过“借壳”方式来满足融资需求。 从历史数据来看,尽管整体交易数量不多,但单笔金额较大,表明能够实现“借壳”融资的企业多为实力较强的大型国企。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现有政策,“借壳”涉及国有产权变更,需要报请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程序较为复杂。
国有企业通过借壳上市也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民营企业也可以借壳上市。借壳需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拟注入资产,也就是你要装进来的东西要符合ipo的规定。第二,上市公司本身不存在虚假陈述等等。第三,符合关于关联交易的要求。要符合这三个条件才能实施这个借壳。
根据《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对借壳上市的监管和ipo等同。
一)拟购买资产总额原则上不得低于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100%;
二)在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60个月内,购买主体通过本次交易新增取得的上市公司股份应不低于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总数的35%;
三)购买主体在本次交易前因受让上市公司股份而持有的上市公司实际支配的股份总数,应参与前述35%指标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