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五行属什么意思?

聂佩云聂佩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古人把自然界的物质分成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并以此作为构建万物秩序的一种简单模式。以五行的观念来观察世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可以被归类到这五个基本元素之中。 这种理论被后来的中医运用到医学领域(《灵枢·九宫八风》),用金的收敛、火的炎上、水的润下、木的升发、土的壅阻来解释五脏的气化功能。用“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的原则治疗疾病。

在西方哲学中,古希腊人提出了四元素说,认为世界是由土、气、水、火组成的。近代科学兴起了,人们建立了原子论式的宇宙观,以为世界中最大的存在是原子,它们由极微小的部分组成,不能分割为更小部分。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在研究电子时发现了物质的第五种属性,称之为"导电性”;1937年,美国科学家鲍林根据氢原子光谱线的特征提出存在原子核外电子层的概念,并把原子结构简化为壳状模型,将电子数等于或接近8 的化学元素定为“主族元素”,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金”字元素;把电子数小于4 的元素定为“副族元素”,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木”“火”“水”“土”字元素。

后来,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元素并不是单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它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呈现出的物质状态。于是,又把元素分成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两大类。金属元素通常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易形成离子化合物,并在溶液中离子化。非金属元素一般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难形成离子型化合物,但在气体和液体状态下可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凝聚。 中国古代关于五行的描述与现在对元素的分类有相通之处。五行中的金对应着现代科学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二者的区别在于,中国古代的“金”除了指金属元素之外,还包括了非金属元素(如盐)及一些有机化合物,而现代科学的金属元素的概念则不包括非金属元素。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材料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凡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溶液中或在气态、液态下以分子形态存在的物质归入“五行”里的金、木、水、火。以单质形式存在且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比较接近的元素归为一类——“土”。

楚韵博楚韵博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创造的用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演变、相互关系的哲学理论。五行具体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任何一种事物都可以用五行的属性来划分其五种不同的方面。它不仅是五种物质,而是五种特性,或者说,是五个功能不同的系统。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抽象。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人的特殊思维方式,人们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一方面,五种要素互生互克,保持动态平衡;另一方面,一事物发生异常时(如水太多),则去改变另一事物(土),以恢复原来的平衡。此说一直影响到今天,从中医、周易、堪舆、兵法、书画、音律到人的五脏六腑等,都有五行的影子。

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不是指五种具体的物质,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行”即“道”,具有运动、运转、运行之意。“五”数的来由是: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性质加以分析,每一行中都包括湿润、干躁、寒冷、炎热、凝实五种属性,每种性质各不相同,相加恰为五数。

在中国的天文星相及术数上,金、木、水、火、土被指为五行,代表着五个基本的元素,世间所有事物皆源自此五个元素,五行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及天文学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在中国的术数传统上,五行代表着五种不同的属性,以五方配五行,南方为“火”,北方为“水”,东方为“木”,西方为“金”,中央为“土”,而金土水火又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变化,因而形成一个有规律的变化系统。相生的次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生克制化构成了宇宙的演化进程,宇宙万物就是在这生克制化的过程中发育成长,维持平衡和协调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