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巳五行属什么?
首先,明确一点事实——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五行”中的“行”字,是个多义词,它同时指两类概念:一个是“五个行(háng)”,也就是指五种物质;另一个是“行的次序”,这个“行”读xíng 。这两种含义不能混同。而“行序”的“行”是后起的规范字。 所以下面讨论的问题就是,《周易》里的“五行的行”究竟是哪五种物质呢?我猜测是水和金、火和土、木。理由是:
1.水、火、木、金、土是中国古代五行说的原始形态,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这五大元素构成的。所以《周易》作为一部哲学著作,应当继承这种观点。
2.《乾凿度》是西汉著名的易学文献,该书认为《周易》六十四卦分别对应着六十四个日曜,其中震、坎、艮都属木,离属火,兑属金,巽属木,坤属土。这五大元素与八卦相符。而且这本书还列出了周文王、孔子等古人配属的五行,也可以证明这五大元素是当时的共识。
3.郑玄注《易》时认为,乾坤两卦中各含有一种五行,而其他的卦每卦有五行。后来这种观点得到公认。我认为这种观点也是合理的解释。因为一阴一阳的道理在阴阳学说中也属于最基本的内容。
4.在郑玄之后,魏晋时期的王弼著《周易略例》,专门讨论了八卦的象征意义,他认为是“乾坤其始也,其余皆卒成之爻而已”(《周易·系辞上传》),也就是说乾坤两卦中的第一爻是最重要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这跟水星、火星、木星、金星和地球的现代宇宙观类似,所以五行中前两个是水的观点就符合这一思路。
5.现代学者多认为《周易》没有涉及到土的方位和颜色。但我个人认为,《周易》没有谈到土的方位是因为土居中央,而它的颜色则是由于土载五行的缘故。因为五色是古代崇拜太阳神的民族(如埃及)所普遍使用的符号系统(详见徐复观《中国人思想史研究》)。
所以,五行是水、火、土、木四行无疑。至于最后一行是什么,古往今来有很多争论。我个人比较赞同亥子的说法。理由如下:
1.《易传》中讲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十干”、“十二支”共二十两个字,每一字都是一阴阳,五十五分母,除以二得二十七个数,再加起讫符号,共计三十个数,每一个数都是一阴阳,最终合为一圆,这就是大衍之数五十而一圆。
2.中国古代有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组合,比如甲子、乙丑等等。而在六十花甲子以后又是甲子,循环往复。这是古人把六十岁作为一个人生的圆满来计算人的寿命的。如果加上起讫符号,正好是一阴阳。所以每一个天干或地支都是一阴阳。
3.中国古人用“五德终始”来说明朝代的更替是顺天而行、合理合法的事情。所谓五行相生相克,一代取代另一代,就像生克一样合理。然而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缺陷,所以最终都是“德终”,而新的王朝又开始了“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