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土在哪个方位?
五行相生相克,各有其位;五方对应五行; 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 这是五行的定位问题。 五行还有生克关系的问题。 水生木,木生水,就是相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这就是相克。 相克的顺序是,先异类相克,再同类相克。也就是同属性五行之间,首先会互相克制。
土的属性是杂气,即土里面包含土木金水四种基础元素。所以土既生金又克水。 水的属性是润下,即滋润和向下流动。因此土在水的下游,而且水流经的地方都有土的存在(冲积成地)。 同理,金克木,但是金得土养,所以树木的生长需要土壤的支撑。
可见土的位置就在整个五行体系的中部。 这样定位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用现代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土是新陈代谢的产物,是所有元素的复合体。 所以中医理论说:“土居中央,运四方”、“土载四行,以应四时”。
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五方”相配规律是:“金配西、木配东、水配北、火配南、土居中”。
五行方位是古人观察和总结太阳视运动规律的结果。古人南面而王,或南面为尊,就是因为太阳从南方正中通过,是阳气最盛的地方。以南为最尊贵的位置,是五行方位观念的影响。木为东方,按照中国人的字顺和太阳运动方向,东方是开始、是生、是起点,所以叫东。在日出东方的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霞光,霞光的颜色是红的,因此南方归“火”所有。太阳从东方升起,在天空中由东经南最后到西,太阳西下,西就是终点、就是收,“收”在五行中属“金”,所以西方为“金”。
太阳升到空中,有升就有落,有出就有入,太阳落下以后、升起以前,夜幕降临了。天空一片黑暗,是水的本色,水是冷的,所以北边不暖和,叫寒气。木→火→金→水的变化过程,标志着万物的由生到死的过程,正如《礼记.月令》所说“北方水也,……言阳气在下;西方金也,……言阳气始衰;北方木也,……言阳气始发也。”
土居中央,这是由“五行”学说决定的。古人认为万物由5种物质结构而成,5种物质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五行又叫“五材”、“五常”,《易系辞》说:“庶物之众,而五者常也”。中央是四方的枢纽,是帝王建都、发号司令的地方,因此土居中央。《白虎通》说:“王者,法皇天行事九,地方十,以土居中故也。”五行与五方之间的联系,还牵涉到其他各个方面,这里不多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