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代企业家?
现在中国的所谓企业家,都是体制内的企业干部通过关系搞到的官办身份。 改革开放前,所有的国营工业企业(包括所有的军工)的厂长经理都是从机关抽调过来的干部担任的,他们的职责不是经营,而是完成政治任务——上交国家预算(税收)和计划指标,所以这些企业的盈利都归国家垄断了,干部们并没有个人利润或分红。
为了鼓励生产积极性,从1978年起开始实行工厂领导岗位津贴,以内部规定的形式确定不同级别工厂的厂长总经理的津贴标准,这个标准是按行政级别定的,正部级20万,副部级15万,省部级10万,地市级6万等等。
到1994年国有企业改革时,这个标准已经涨到90-100万左右(没有算各种福利分房等)。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也水涨船高。 所以,那些经过“奋斗”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的企业家们,真的可以说他们每一步都是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聪明才智打拼出来的吗?如果没有体制给予他们的特殊待遇和支持,他们能发达吗?
企业家分三代人。第一代企业家,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创业的,比如:任正非、张瑞敏、柳传志、马云等。这批企业家是从计划经济走过来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能做出下海经商的决定,确实需要很大勇气和胆识。他们的创业经历非常艰难,也历经了无数挫折,但是他们最终都挺过来了,并且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
第二代企业家,是从90年代才开始创业的,比如:周鸿祎、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雷军等。相对于第一代企业家,第二代企业家是在市场经济相对比较成熟的环境下进行创业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相对来说会比较小一些,并且这一代普遍具有比较高的学历,他们很多人在创业之前都曾在国内顶尖企业或者国外企业中担任非常重要的岗位。虽然他们创业之初的基础比第一代企业家强大,但是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容忽视,并且如果不能迅速占领市场,将很有可能被扼杀在摇篮中。
第三代企业家,是进入21世纪之后进行创业的,这一批企业家基本上都是90后,比如:张一鸣、汪滔、傅盛、黄峥等。这一批企业家和前两批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年龄小。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毕业就开启了创业的道路,并且在创业之初就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能获得比较充足的资金去发展。这一批企业家成长速度相对比较快,并且掌握的技术相对更加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