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企业有哪?
中国出口企业的现状大概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种,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情况: (1)部分企业能够拿到订单,但是生产不出来或者生产了没有地方销出去; (2)部分企业能够生产出来,但是在国内卖不出去,或者利润太低; (3)部分企业既能够拿到订单,也能够生产出来,但是对于国外客户要求提供的认证资质材料齐全并且耗时较长,使得他们很难按时按量交货; (4)还有一部分企业不仅具备所有合格的认证资质,而且供货能力强,交期短,但是仍然存在“有单不敢接”的现象——因为欧美各国都在加征关税,美国甚至已经启动了贸易战制裁预案,很多国家把出口到中国作为转移产能和刺激本国就业的手段,所以即便企业拿到了订单,但是可能最终无法顺利结汇,甚至有破产的风险。
以上四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递进关系,代表着我国外贸行业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再到供小于求的一个演化过程。在以往,前两种情况是很少出现的,大部分的企业要么有能力完成所有资质材料的准备以及通过认证,要么就是生产能力强,能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从而能够在出口市场上抢占一席之地。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后两种情况正在逐渐地取代第一种状况,也就是意味着越来越多之前没能进入出口市场的中小企业,正在逐步地被淘汰出局。
那么,为什么曾经的小鱼小虾都能够轻松进入的出口市场,现在却变成了大鱼大鱼的天下呢? 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鼓励出口的政策,再加上国际经济的下行压力和美国的逆全球化浪潮,使得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地产业的支持力度。
以美国为例,特朗普就任之后不断推出各种政策扶持本地产业,加征进口商品关税,试图通过这样的方法让美国制造业回流,同时减轻就业压力。同样,欧盟、日本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也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本国的进出口企业扶持。 中国作为世界进出口贸易大国,必然会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加上本身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亟待优化,因此未来很可能出现一种现象:优质的企业能够继续存活甚至是发展壮大,而缺少资质或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则将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