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字号经营哪些?
现在上海有507家“中华老字号”,其中194家仍在维持经营,但是数量上正在逐渐减少,市场占有率很低。 这些老字号中不少都有过辉煌的历史: 沈大成,开业于清末光绪年间的糕点店; 杏花楼,民国期间最流行的茶楼之一; 北京同仁堂,乾隆年间设于北京的药店…… 但是到了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很多老字号因为经营不善导致亏损甚至倒闭。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开始对老字号进行保护 ,比如规定老字号不允许出租、转让给他人经营,原址不能拆除迁离等等。但许多老字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产品缺乏创新,仍然沿袭过去的那种守旧的经营理念,所以被消费者所抛弃。
目前来说,老字号的经营情况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有的继续着过去的辉煌,有的是濒临破产,而更多的则是挣扎生存。 那么为什么上海的老字号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第一,市场竞争加剧。上海的很多老字号都是做传统的消费行业,而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消费品都开始流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像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也开始出现,传统销售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第二,缺乏创新能力。任何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包括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但是很多老字号自恃清高,没有把新事物放在眼里,自然就被时代所淘汰了。 比如前面提到的南翔馒头店,其实它的产品和工艺并没有太多的创新,还是传统的那种,所以很难赢得年轻人的喜爱。
第三,固步自封。任何一个企业要想保持领先,就必须随时做好应对挑战和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很多老字号却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它们或者守着祖产的旧规矩,或倚仗过去的荣誉而自傲,不愿意也不善于接受新的东西,最终失去发展的机遇。
第四,体制性原因。有一些老字号因为历史的原因,存在产权不明晰、管理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业效率低下,无法给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被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