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转让是什么?
信贷资产转让,通常也称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通过一定的资产证券化技术,进行结构性重组而转变成可以在次级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其基本做法是:首先组成一笔资产池,该资产池中的信贷资产需具有稳定的未来现金流并根据一定的标准经过精心挑选;然后组成一个特殊的中介机构SPV(即特别目的载体),以达到风险隔离和避税的目的;再由SPV购买该信贷资产池,最后把该信贷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付给投资者,即把信用资产转变为可销售流通的证券。
就本质而言,这种金融创新工具就是将流动性较低的信贷资产转化为较高流动性的金融工具的过程。它一方面可以使持有该类证券的投资者获得稳定的高回报(主要是利息),另一方面也为发行该类证券的银行提供了新的盈利来源(主要是手续费收入)。
信贷资产转让属于“一对一”交易,可以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的信贷资产,也可以是分期偿还的信贷资产。
在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业务品种下,都可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品种具体为:贷款(包括法人客户贷款和个人贷款)及法人客户表内贸易融资和银行承兑汇票。其中,法人客户贷款、个人贷款(具体品种由总行个人业务部确定)和法人客户表内贸易融资属于一般风险信贷资产;银行承兑汇票属于低风险信贷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