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珠儿好结局吗?

占蕾华占蕾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叫《蚌珠儿》的话剧,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滩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穷人孩子汪智勇被人诱奸后,又被赶出家门,成了流浪儿的故事。这凄惨的戏,看者唏嘘,但结局是好的,少年汪智勇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进入孤儿院,当了医院,成长为一名医生,有了美好的生活。这个好结局,真是让人出一口气。同时,这出话剧也引人深思,这个在大家眼中看不见的角落里,到底有多少这样失去尊严又无助的孩子?他们最终能有个好结局吗?

看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的是一个河北的流浪孩童,被好心人送去学厨师,学成出来,靠自己能力,日子过也不错,但是,最后记者想要采访他时,却发现,他竟然又回了餐厅,当起了大师傅。在记者的追问下,他说了这样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干什么都可以,但最重要的是,要过得舒服。”这个小小的年纪,却道出了人间冷暖,他看似豁达的话,却让人听出了心酸,和无可奈何。

生活不易,尤其是面对年纪尚小,就要被迫出生活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在摸爬滚打中,慢慢磨平了稚嫩,却失去了天真,在忍受着贫穷和吃不饱饭,终日流浪的生活中,还要时刻躲避着打手、欺负,就算被救助站救助后,还被不断虐待,就算被好心人收留,还要饱受排挤与忽视,就算有幸上学,还会面对同学的排挤与嘲笑。这些孩子们所遭受的苦,已经不仅仅是对生命的逼迫,还是对尊严的无情鞭打,而他们又能到哪里去讨回尊严呢?

反观这些孩子,很多结局都并不好,不是精神恍惚就是身体残疾,但就算是这样,当记者想要帮助这些孩子时,得到的却都是“不要再来打扰我们”这样的回复。可见,那些曾经被污染的心灵,早已麻木。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遭受重创,让他们如何回归正常生活?这让人不约而同地又想到那些吸毒戒不掉之后的报复社会行为。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人们对他们的痛恨不满,不理解甚至报复心理吗,并非是这样的,如果看过这些孩子艰难生活的录像,听过他们稚嫩的声音后,每个人都会产生对苦难孩子的悲悯,对他们能够有个好结局的期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