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个什么寺?

闫宁闫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六榕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五路,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始创于梁朝普通四年(523年)。 据载,当时的梁朝皇帝同泰在舍身布施后,回到京城洛阳,途经汉口时,梦见一位高僧向他告别说:“我生居江南,死当葬岭表”。皇帝醒来十分纳闷,不知道这位高僧指的是哪座名山。于是派人到各地搜寻查找,发现广州城北的五仙观内有一位高僧姓杜,法号智远,广东人氏,恰好与梦中高人相符。

于是派人迎请入京,梦中的情形再度出现,皇上亲自搀扶着这位即将圆寂的高僧,泪湿满眶地询问:“欲归何处?”智远答曰:“惟向南方有宝刹,五峰环抱,一水中流;左有观音,右有药师,前有罗汉,后有达摩;东为莲花池,西是琉璃井,北有毗卢阁,南望朱雀门……此乃葬吾之处!”话毕,高僧安然示寂。

随后,这位可敬的长者被安葬在现在的广州北部白云山麓。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因寺址所临的朱紫乡及五仙观村均遭火焚,遂将寺移建于现址,并建造了山门、中殿和大雄宝殿等建筑。然而,到了清朝时期,该寺又遭到一次严重火灾,大批文物古迹被毁。

如今,六榕寺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都还是明朝时的原状,而其他附属寺庙则多为清初重建或新建。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古寺不仅地理环境优雅,且寺内珍藏的文物更是琳琅满目,光珍贵典籍就有3万余册,其中的宋版《大般若经》更是举世无双,堪称寺内瑰宝。

东方泽依东方泽依优质答主

光孝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原名制止寺,1947年改称今名。

位于广州市中山四路。始建于东汉,当时为达奚尼宅。达奚尼之子虞卢随波斯高僧摄摩腾入迦维罗卫国娶妻,返经楚庭(即今之广州)下船,其子未同返,达奚尼寻至,闻虞卢舍宅为寺以弘佛化,亦随之出家。

东晋隆安二年(398),罽宾高僧昙摩耶舍至此,于宅前池塘发现释迦像,即扩建寺院,改称四禅寺,俗称波罗诞。南朝刘宋元嘉三年(426),师子国僧人求那跋摩于此寺译经。梁天监元年(502),中天竺高僧求那罗陀(僧伽罗刹)至此,于天监二年在寺内西关建浮屠(即怀圣寺光塔),并于此译经十六部四十七卷。

陈永定二年(558),南天竺高僧菩提达摩的弟子慧可来此住锡,仍传禅法,寺又称为“南天竺寺”。唐开元二十五年(737),西域高僧金刚智至广州后,次年移居于此,广弘密教。唐会昌时寺废,大中初由朗觉禅师恢复,赐名大云寺,又名石经寺。

宋政和三年(1113)敕名报恩广孝寺。明弘治九年初(1496),毁于回族兵变,重建后,名纯孝寺。嘉靖四十三年(1564)复毁,万历年间(1573~1620)再重建。

清顺治五年(1648),毁于兵火,康熙十三年(1674)吴三桂占广州,僧人奔散,寺院再度废圮。至康熙二十二年复建大殿、天王殿及藏经阁等。雍正元年(1723)赐名光明禅寺,1731年毁于火灾,两年后再建。

1793年钦差大臣福康安为迎接英吉利特使马戛尔尼在此筑使馆。此后殿字渐圮。1913年由太虚大师募资修复,改名广州佛教大寺院。1947年改为光孝寺。

历代高僧住锡此寺者甚多,自宋迄清列为十禅林或十方丛林之冠。现有大雄宝殿(1925年修建,中置宋雕玉像三尊)天王殿、钟楼、鼓楼、地藏殿、六祖殿(为纪念六祖惠能而建,殿内有其肉身铜像)、大悲殿(供千手千眼观音铜像)、瘗发塔(南汉时为僧尼瘗发建成)、瘗鹤铭亭、菩提树等建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