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大刀用什么柄?

岑旭兰岑旭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简单说一说球拍的发展历史。 乒乓球运动在19世纪起源于英国,但当时使用的球拍并不是现在这样扁平的形状,而是类似网球拍的形状。从下图可以看到,那个时候的乒乓球运动员拿球拍的角度是很陡的(接近垂直),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拉弧圈球和扣杀,但也很难控制小球(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台内球”、“摆短球”等)。

上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选手开始采用直板横打技术(注意这里不是指横握球拍),从而改变了以往下压式进攻的风格,转而以控制为主。为了配合这个技术的改变,当时的球拍也开始流行用木板加海棉制成(就是那种很厚的海绵,用手指可以捏住的),而且拍子越来越轻。同时因为大量使用正手发力,导致球员对于拍子前端的设计要求更高了(后来就发展成纯木板+海棉或者加塑料纤维的海绵了)。

70年代末期,日本队开始崛起,他们以弧圈球为主的打法让中国人学到了很多。与此同时,由于日本选手善于控制比赛节奏,因此他们的球拍也开始向控制方向改良——加重板面的重量,减少拍子的厚度,从而提高击球的稳定性。 到了80年代初期,中国出现了王涛/吕林、陶钟业/江嘉良等一大批天才选手,他们在继承了日本选手控制球的优势基础上,还增加了爆发力,于是人们对球拍的要求又发生了变化——要求更沉、更厚,以便于增加球的力量。这个时候,国产的球拍几乎清一色都是加厚加重的类型,比如大家熟悉的蝴蝶王、亚萨卡王、世奥得王者之剑等等。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国际化,人们开始追求极致的速度和杀伤力,因此一些德国制造商开始打造极轻的球拍(比现在的羽毛球球拍还轻),而日本制造商则继续专注在提高球拍的稳定性上。 中国队在刘国梁、孔令辉这一代的霸主时期,球拍开始朝着两面异质(或同质)胶皮+海绵的组合发展。这时人们发现,通过更换胶皮的软硬程度加上海绵的弹性和厚度变化,可以调整球拍的性能以达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随后,国产的套胶产品层出不穷,各种“狂”、“天极”系列成为无数业余爱好者和专业队的首选。

雍亚飞雍亚飞优质答主

大刀的握拍方式为横握拍,和我们常用的横拍方式相同。但大刀的球拍胶皮是双面反胶。大刀在击球时,拍形略为后仰,引拍相对较小,发力方式为撞击为主,很少使用摩擦力。击球时拍面略闭合,击球中下部,撞击着台制造旋转发力,这种动作类似大刀砍人,所以称之为大刀。大刀的杀伤力极强,但弱点也特别明确,缺乏旋转。对方一旦适应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漏洞。大刀多用于直拍选手,充当怪拍,用来对付横拍选手。

使用大刀要先从有心无技说起。大刀的形成,是对于无名指、小姆指作用和发力的认识而产生的。有心指这个认识,而无技是因为很多学大刀的朋友,对于有这个认识后如何将小手指运用到普通横拍拍法中很没有头绪。因为普通的反面横拍,如果过分用小手指发力,很可能会造成反手位击球的出界,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便是“过渡拍法” !这个过渡拍法便是大刀的雏形 !

那么大刀如何使用?大刀就是大砍刀的意思,这个打法主要以横板为主。胶皮可以双面生胶或者单面生胶加一面正胶。生胶主要是为了搓球和防弧圈的,因为生胶本身很硬很粗糙打出去的球一般没有旋转,而且弹跳很高,摩擦不起毛,摩擦力小。大刀就是利用这点来与别人周旋。大刀由于是用横板的原因,所以它的下旋球比较好打,而且力量大。这也是大刀的凶狠之处。大刀的杀招是用生胶反手拉球打落点,由于生胶本身不转,所以打出去没有旋转而速度却很大。而且大刀本身横板的特点使它不用借力,打出的球很转。这一点与攻球不太相同。攻球靠的是摩擦借力。而且大刀拉球在来球旋转一般的情况下可以打的很转,这也是大刀威力的源泉。而用生胶面则用来控制和防弹打。大刀对付一般的横板没什么问题,主要是横板的两极端:横板两面弹打型和一般的横板弧圈,对付这两类的打法就要根据各自的优劣来进行取长补短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