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是基建狂魔?
“基建狂魔”这词儿真的是白给啊,也太夸了 我们现在的基础设施水平与十年前相比肯定有非常大的提升 比如我老家那破败的省道,十年前走的时候到处是坑,车子经过都要小心,十年后终于重新修了一遍。但跟高速公路相比还是差远了 再比如我工作的城市,以前是没有地铁的(只有单轨交通),去年开始修建地铁1号线,施工起来那是地动山摇,周围居民和路人都是瑟瑟发抖,纷纷绕着走 还有我们单位旁边要建一个大型综合停车场,因为要占用周边几个小区的地儿,所以前期协调就花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建设过程中因为涉及面积比较大,又是地下停车场,所以施工也是旷日持久 不过,要说“基建狂魔”的话,我觉得还得看重庆 之前看了个关于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直播,简直惊了 我随手翻了一下评价,清一色全是“震惊”“太牛了吧!”这样的词儿 所以,重庆为什么能成为基建狂魔?我看有三大原因
首先自然是地理因素 因为山多嘛,所以可以深挖 可以挖隧道,也可以修高架桥 而其他地形相对平坦的城市,要么没有山可以深挖,要么河流湖泊众多,难以挖掘 当然,除了地理因素,还有其他原因
第二当然是人口因素 重庆作为超大城市之一,基础设施的承载压力本身就不小 在加上近年来不断崛起的新型城市化地区(也就是所谓“新区”)需要配套完善的交通体系,所以基建力度自然不必说 第三就来说说重庆独特的城市建设历史吧 这个真的值得好好说说,可以说重庆这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拆迁,拆了重建,以图发展 其实很多城市都有这样的历史,但像重庆这样完全抛弃旧城,彻底大拆大建的真的不多 现在重庆已经是西部第一大城市了,基础设置水平当然得跟上 而且按照规划,到本世纪中叶,重庆将为建成国际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所以,既然已经有了“基建狂魔”之称,那就希望继续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吧 但也要理性看待这个称号,盲目搞基建也不行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在成为世界第一大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之前,中国有好些年份都是在世界第二、第三名的位置上徘徊,2008年开始出现了跃升。出现这么一个质的变化主要是因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实行了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开始大规模地建设。这个建设的重点,包括高速铁路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再加上一批机场、水利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这种大规模的投资直接推动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
超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我们搞基建的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需求量大。我们一年修的铁路、高速公路,相当于法国十到二十年要完成的任务。这样一种超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使得我们能够在单位时间里积攒下非常丰沛的经验。而经验的积累又反过来推动技术创新。再加上刚才讲到的政府政策方面有体制上的优势,这种优势又带来了规模优势,再有规模优势带来技术优势,形成了良性循环。
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程师
在基建这方面,我们也培养出了无数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程师。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何华武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几十年来,一直从事铁路建设方面的工程和技术管理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几十条国家铁路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是京沪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和建设总指挥,主持设计和组织建成了京津城际、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填补了国内空白。京沪高铁2014年获得了中国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是对以何华武为代表的中国高速铁路科技人员的高度认可和最好褒奖。
2009年以来,我国基建投资在建项目总规模持续高速增长,2015年底增速达到峰值后开始调整,至今仍保持在相对高位。而基建投资在建项目规模增速大致领先固定资产投资及基建投资一年左右,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基建投资仍将保持在较高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