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为何撤出中国?
1907年,李氏家族来到香港。 1928年,李家开始投资内地房地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内地的地产项目被暂停。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李氏在东北、华北等地重新启动基建项目。 1956年开始,将业务转向内地,进入能源(电力)、运输(港口)和地产领域。 1979年后,大举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修建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并介入电讯行业,同时进军零售业。 从1956年到2010年底,李嘉诚家族直接或间接持有的主要上市公司资产总值达409亿美元。其中,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C&CH)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HHH)两家公司的资产净值就高达388亿美元,相当于特区政府去年发放的土地许可证的十倍以上。 但随着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内地土地的增值前景越发黯淡。面对“钱袋子”不断缩水,李嘉诚开始将目光投到海外,尤其是欧洲。 李嘉诚旗下公司早在十年就已经在英国投资了近4000亿港元,兴建铁路、电信网络和电力设施。而据媒体爆料,李嘉诚此次抛售内地资产或许是因为其即将投入巨资建设的英国格林威治新城计划。有分析称,李嘉诚可能先以低价出售内地资产的方式回笼资金,再用这比资金投入英国的绿色经济和建设之中。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李嘉诚的这次套现也有规避海外舆论指其撤资逃税的可能。因为近一个月来,关于他撤资的风声一直不绝于耳,更有媒体报道称他本人已经数月没有回国,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作为华人世界首富,一个商业传奇人物,他的每一次动作都会受到媒体和大众的极度关注。这次套现是否真的像外界传闻的那样,是面对海外质疑所做的自我保护的举措,我们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这又是资本市场上一笔巨大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