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五行属性是什么?
旦是汉字通假字,本义为“日初出”。古人观察日出和日落,根据太阳的位置变化划分出了“子午卯酉”四个方位,每个方向对应一天的四个时辰,即“子午卯酉”四正之时。而“辰戌丑末”四土时,则被平均划分成了八个方位——每个方格正好对应着一天24小时的时间区间。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记忆。 由于“子午卯酉”被分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子”含有“阴极阳生”之意、“午”象征“阳极阴生”、“卯”代表“阴盛阳微”以及“酉”表示“阳盛阴微”——所以这四时的称呼也就有了特定的含义。 “寅申巳亥”被赋予了“生”的含义,正是由于这四个时段分别包含了“子午时”两个对偶的时段因而具有了“生长”的象征意义;而“辰戌丑末”则因包含了“巳亥时”的两个对偶时段而具“收藏”之义。 在“二十四节气”中,“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被称为“春雨惊春清草天”,而“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则是“秋高气爽收获忙”。 “一阴一阳之谓道”体现在天文历法之中就是每日清晨太阳由东方升起,傍晚时分在西方落下。随着太阳在不同季节、不同月份所经过的路径的不同,古人在“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创造了“二十四山向”,以应和每天阳光照射的不同角度,这恰好与中医理论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暗合。 而“子时”和“午时”则分别是每天阴阳消长的转折点,因此被赋予的特殊含义最多。
《黄帝内经》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目闭);阴气尽,阳气盛,则寤矣。” 又云:“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就是说,顺应自然界阴阳转化规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饮食有度,适量运动,才能保持健康。 反之,“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劳动思虑,形气衰耗。”就会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