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的宝宝拉稀怎么回事?
1.生理性腹泻 出生后2~3个月,孩子逐渐适应肠道菌群的环境,从肠道外吸收营养转变为肠道消化吸收营养,此时肠道的功能尚不完全成熟,有些消化酶尚未形成或不足,肠壁平滑肌发育尚不完善,致使孩子易患腹泻病。由于哺乳类食物较易于消化吸收,而婴儿又必须通过乳汁获得所需的营养及抗感染的抗体,因此,母乳对婴儿有特殊的营养价值,不易发生便秘,且极少发生腹泻(称“生理性腹泻”)。若用牛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时,由于牛乳中含有丰富的酪蛋白、乳糖和脂肪,这些成分不易被婴幼儿消化吸收,尤其是部分水解奶粉虽然将酪蛋白部分水解成短肽,但仍然含有多量的酪蛋白,因而不易被婴幼儿消化吸收而易致腹泻。
2.饮食不当 如果给孩子添加辅食过快,或者转奶太频繁,导致消化不良而产生腹泻;喂哺不定时,使婴儿的饮食时间分散,加重胃肠负担而引起腹泻;一次食用大量淀粉类或糖类的食物,如喂粥、吃糖果等也容易引起腹泻;气候突然变化、温差过大时,小儿受凉后就容易腹泻,也可因气候变化使腹泻加重。
3.细菌感染 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呈蛋花样或泡未状,偶带少量粘液或血丝,无特殊异味;大便一般每日排便3~5次;粪便检查白细胞可增加5~10个/高倍视野,有时可见到少量的红细胞。多见于夏季炎热时节,通常是由于污染的食物或水分污染了手、用具或没有彻底洗净的蔬菜均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传播。这种疾病的传染源是细菌性痢疾患者以及病原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染方式,即因吃了含有细菌的食物或被污染的手指抓过的食物而患病。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病程一般为2~7天。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导致慢性菌痢和营养不良,重者可出现贫血、感染性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