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金多的人?
所谓五行,既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也指五种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与规律。五材即五方、五音、五色、五味、五脏、五德等各种“五”类现象。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的最早提出,大约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时代。《国语?周语下》中单襄公所述虞、夏、商、周四代使用的币制,分别有金、木、水、火、土五类东西,当是五行思想萌芽的早期形态。到了战国初期,五行说逐步形成。如《尚书洪范》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关于五行的起源问题,一般认为,与农业有关。西方一位作家曾写道:“西方的科学从古代起就是被一个问题所支配着:从无数的、个别的变化中找出变化的一般原理;中国的思想则是要从千差万别的变化中找出在各个不同领域中各以不同的方式出现着的变化原理。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就是为什么在西方自然科学会获得如此辉煌的发展,而在中国却不能超越技术的原因”。这段话点明了中、西两种科学在早期的形成途径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在中国古代科学(自然哲学)中,五行说是它的主要理论体系,研究、考察五行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规律,对了解与分析中国古代关于宇宙起源与演化的理论体系的实质与特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