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obo效果怎么样?
bobos这个词的词源来自于两个字,一个是bohemian(波希米亚),形容没有物质基础的文艺青年;另一个就是bourgeoisie(中产阶级)。这两个词看似自相矛盾,其实正反映了美国社会一批新中产阶级的价值倾向。他们既是物质上的中产阶级,又是精神上的波希米亚人。
bobo这个词在2000年被《牛津英语字典》收录后,立刻被《纽约客》《时代》《新闻周刊》等新闻媒体和经济学、社会学著作广泛引用。许多研究机构和民意测验机构也以此为分析对象展开研究。它和“X一代”等标签式词语一起成了描述新一代美国人和美国社会的代表性词语。
从社会阶层的角度考察,美国波西米亚布尔乔亚文化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新中产阶级”不断壮大的结果。按照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的分析,后工业社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部门是知识产业,社会的权威是技术专家,社会秩序建立在信息、知识、高技术的基础上。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经济“滞胀”和高利率之后,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低通胀、低失业、高增长的新阶段,网络经济的泡沫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整个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在经济持续增长和网络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以科技人才为主的“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和“新中产阶级”也不断壮大。他们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是实实在在的中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但在价值观和消费观上则和注重自我表现、追求个性的波希米亚文化相一致。“波西米亚布尔乔亚文化”就是以这批“新中产阶级”为代表和受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