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属什么生肖?
“庚申”是指干支纪年。“庚申”对应农历为 辛酉年八月十七日~九月十五日。天干“庚”,地支“申”,这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法。 什么是干支?简言之,干支就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其中,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午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者结合,就组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然后顺次排列下去,形成一个个年份。
举个例子,1980年是庚申年,1981年是辛酉年,1982年是壬戌年,以此类推。 那么为什么用“庚申”作为起点呢?这是因为“庚申”对应的农历月份恰好是农历七月。而每年农历七月出生的人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既不是最年轻的,也不是年纪最大的,但却是中间力量。
以当下为例,农历七月正值仲夏,草木繁盛。古人观察天象,发现庚申日起北斗指向西南,且整个七月夜晚可见的星星都位于西南方向(参见《礼记·月令》)。又由于农历七月天气湿热,蚊虫滋生,植物易枯萎,正是青壮年生命力旺盛但却情绪低落的时期,于是就有了“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万物草生,乃丹谷成熟。”(《礼记·月令》)的印象。
在十二生肖中,申时属猴。“申”指地支的申位,相当于下午三点到五点。按十二地支计算年龄,申对应的是人三十岁的那一年。申猴代表着人成熟,开始要担当家庭和公司的重任。
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现存文献是东汉王充《论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生肖,作为悠久的民俗文化符号,素来受到普通民众的重视,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