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对中国有多重要?
从历史维度看,加入WTO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进出口总额仅有206亿美元,到2013年这个数字变为4.6万亿美元;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口+出口)由20%出头上升至近60%——中国成为全球外贸最大输出的国家之一,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和消费市场的领头羊。
没有强大的进出口体系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有现在的中国经济巨轮。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但进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却保持在一定水平并略有提升。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对外依赖的程度还在加剧。
当然,这种增加不是无止境的。商务部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将会有所下降,到2020年将降至55%以下。
未来,虽然“引进来”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我们绝不能放松。毕竟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国内需求仍取决于出口和进口两大渠道的拉动。同时,完善进出口体系对于实现国际贸易规则主导者和国际竞争主体双重角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进口不仅是一种市场行为,而且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是进口有利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进口在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民众对高品质消费品的旺盛需求,刺激了高品质的消费品进口。
二是进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动力来源,中国从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者。2001—2017年,中国货物和服务零售进口年均增长13.5%,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中国零售进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是中国通过扩大进口提升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中国在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不断拓展了对外开放与经贸发展的空间。此外,还通过进口博览会、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等多渠道扩大市场开放、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为包括中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繁荣机遇,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稳定增长,提升了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