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靠什么支撑?

聂佩云聂佩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税收是基础,我国目前还属于分税制财政,税收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分享,在分享中又主要是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这些直接税的征收,这部分税款作为财政收入归属地方的情况比较少;而农业税、营业税等则归地方政府支配。这样划分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提高中央政府的财力特别是建设资金的财力。为了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项目投资,近年来政府除了发行债券外,还在税收中设立了专项基金,如车购税、燃油税、烟草税等。

2、非税收入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彩票销售收入等等,这些项目的资金使用方向比较灵活。其中收费主要包括政府各部门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一些经营性收费,罚没收入包括各种罚款、没收财物收入以及查处非法所得,彩票销售则是为筹集社会保障或公益性资金而出售彩票的收入。这类收入的共同特点是“取之无形”,一般没有固定的项目,随收入发生而计入当期收入。从预算的角度来看,这类收入难以确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也比较困难。但这类收入的特点也很明显——弹性较大,使用范围宽广。如何规范此类收入,使其合理、合法并有效运行,是个不小的难题。

3、还有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国债收入。在我国,国债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发行的债务凭证,具有无风险收益率低、利率水平稳定、期限结构合理等特点,受到社会投资者的广泛欢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资金,是缓解财政困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重要途径。 以上只是对财政收入简单的归类,实践工作中更加复杂。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各项政策的调整,财政收入的结构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莘佳彤莘佳彤优质答主

有三个途径支撑中国财政税收,一个是外贸,一个是国企,一个是个人,这三者之间,要有一个比较均衡的比例,才能维持财政收支平衡。

改革开放前,中国财政,要靠国企赚钱,然后上交给国家一部分,来维持财政支出,中国在八十年代以前,没有个人所得税,只有薪金税,薪金税只有8%。

中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九十年代中期提出的,先是深圳,上海率先试行,1994年中国进行税制改革,将全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设置为800元,这是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开始。

中国在1985年也进行了一次税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国企的,为了调动国企的积极性,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将过去以利润上缴国家的方式,改为交纳产品税,再改成增值税,这种转变,大大降低了国企的税负,国企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93年国企缴纳的税收,占整个财政收入的50%,国企对财政的支撑作用最大。

由于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国企通过改组,改制,改产的方式,进行重新组建,有一部分国企被淘汰,有相当一部分国企的效益开始下滑,上缴的税收不断减少,从1994年以后,国企支撑财政的作用不断下降。

1994年以后,外贸开始成为财政收入的新增主力,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在中国财政的作用,已经发展到了主导作用,外贸顺差的增长,开始拉动着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为了推动国企改革的进程和加大外贸的发展力度,个人收入的分配机制开始向劳动者倾斜,劳动者的工资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却持续降低,个人所得税开始成为中国税收的一支主力军,为财政提供着重要的资金来源。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