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利率会不变吗?
基准利率是央行制定的金融机构存贷利率的参考基准,并不是实际执行的利率,实际的利率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进行加减点生成。其中,基准利率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宏观经济走势等,而宏观经济的波动往往会对市场利率产生重要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全成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尚有差距。宏观调控政策仍然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个工具之间切换,货币政策发挥的主要是总量调节的作用,对于结构性问题效果有限;同时货币政策工具的供给能力受到资本市场的制约,通过间接融资主导配置资源的功能还比较突出。作为货币政策核心的基准利率形成机制还不够完善,具有明显的市场化不足的问题。我国的基准利率是一个综合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市场化利率。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基准利率的形成更加市场化。2013年7月,国务院发布《降息降准刺激经济增长》指出,要“稳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此后央行继续加大利率市场化改革力度,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通过降准为贷款市场释放大量流动性。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之前,基准利率一直未发生变化,这表明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2015年之后,央行开始使用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来引导利率水平。2014-2016年间,新增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保持高速增长,但增速明显高于同期GDP增速,使得企业财务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从利率水平看,2010年到2015年,一年期定期利率变动幅度小于1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在2.75%的水平上下浮动,LPR实行前的五年期以上房贷利率甚至处于4.9%的下限。
2016年后,新增信贷和社融规模出现下滑,央行逐渐减少公开市场操作数量,并引入MLF作为新的操作工具,逐步改变通过降准降息引导利率水平的趋势。自2013年12月5日首次实施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业务以来,截至2018年底,人民银行累计发行CMBS(房产抵押债券)29单,总额达2354亿元;PPN(由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2418亿元,ABS (资产证券化产品 )354亿份,总体余额达到4676亿元。
这些创新产品不仅拓宽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而且有利于银行业摆脱单一的资金来源模式,分散风险、实现多元化融资。